最近,阿根廷海关的一系列操作,直接引发了中阿合作的CART射电望远镜项目停滞——一批从中国运送过来的关键零件在关口被扣了下来。最初,海关说“文件不齐”,接着又加上了“需要国防部审查”的理由。就这样,零件被扣了两个月。中方负责这一个项目的团队焦急万分,而阿根廷本国的天文学家也急得不行,毕竟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科研项目,而是两国在天文学领域的核心合作工程。
如果这个望远镜建成,它将成为南美洲最大的单天线射电天文设备,也将是中国首次在海外建立这么大规模的天文观测设施。建成后,这个设施将由中阿双方一同管理和使用。此前,圣胡安省的省长曾表示,这项科学技术合作将给两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,对阿根廷来说,这还是一个提升其国际天文研究地位的关键机会。
但是现在,零件被扣,项目进度停滞不前,不仅之前投入的科研资金将面临浪费,阿根廷也可能失去加入全球空间观测网络的机会。在国际天文合作中,时间至关重要,一旦错过了最佳的合作窗口期,未来再想弥补就难了。
更令人费解的是,关于“审查”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。中阿两国自2023年就开始了这一个项目,之前设备运输和手续办理都已按流程进行,为何到了核心零件这一步,突然说“文件不齐”?而且让国防部来审查就更奇怪了——这望远镜的主要用途是研究天文、探索深空,跟军事绝对没关系。所谓的“安全审查”,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拖延的借口。稍微了解情况的人都能看出,这背后肯定有更深层的政治原因。
阿根廷之所以敢冒着科研受损的风险停下与中国的合作项目,最终的原因在于米莱政府与美国之间的一场政治交易。今年10月,米莱专门高调访问了白宫,与特朗普进行了超过一个小时的闭门会谈。随后,美国向阿根廷抛出了“诱饵”——一份价值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,表示愿意帮助阿根廷稳定波动的比索,并增强央行的外汇储备。
对于阿根廷来说,这笔资金无疑是“及时雨”。米莱上台后实施的紧缩政策虽然短期内控制住了部分通胀,但物价依然居高不下,民众的不满情绪也没有正真获得缓解。此外,米莱所在的执政联盟在9月的地方选举中失利,10月底还将迎来国会中期选举,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他急需外部支持来稳住政权。美国选择在这个关键时刻出手,时机把握得非常精准。
然而,天上没有免费的午餐。这笔援助显然附带了“条件”。特朗普在会谈中明确说,“与中国的贸易能够继续,但一定不可以涉及超出贸易范围的合作,尤其不能涉及军事领域,否则我会非常不高兴”。虽然特朗普没有直接要求阿根廷暂停与中国的科学技术合作,但从阿根廷后来的做法来看,这就是美国的明确要求。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表示,援助的前提是阿根廷要继续执行美国支持的经济政策,实际上,就是要求阿根廷在战略层面与美国保持一致。
而CART射电望远镜项目,正好成了这场政治交易的“牺牲品”。作为中阿在航天、科技领域的标志性合作项目,这个望远镜的技术水平和战略意义都很高,理所当然成了美国力图“叫停”的重点。阿根廷海关扣下零件,实际上就是米莱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暂停项目,以兑现对美国的承诺,换取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政治支持。
米莱政府的妥协,已经让阿根廷付出了看得见的代价。首先受影响的,是阿根廷国内的科研界。许多科学家公开表示非常焦虑,他们深知,一旦项目停滞,错过了关键的观测时机,之前的科研规划将全都白费。这不仅仅是资金的损失,更是宝贵的科研机会的流失。更为严重的是,国际天文合作的圈子本就不大,阿根廷如果连已开始的合作项目都能中途停掉,以后其他几个国家再想与它开展高端科学技术合作时,必然会犹豫不决,失去的信任,是200亿美元也买不回来的。
更讽刺的是,这笔带有政治条件的援助,本身也并不稳定。特朗普已经明确说,是否继续提供援助,要看米莱的政党能否在选举中获胜,并且公开说过,“如果米莱的党输了,美国就不会再继续支持阿根廷了”。这种将援助与外国选举直接挂钩的做法,连美国国内的议员也表示反感,批评政府将精力放在为外国盟友“救火”,而不解决自身的问题。
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,米莱其实是知道中阿合作价值的。今年年初在达沃斯论坛上,他就曾公开表示,“中国是非常好的贸易伙伴,两国经济互补”,甚至还说过,“人要不断学习,否则会害了阿根廷”。但现实中,为了眼前的政治和经济利益,他终究是选择了牺牲阿根廷未来的科技发展机会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中国和阿根廷的合作并非单方面的利益输送。除了CART项目,中国还帮助阿根廷建设了深空探测站,出口的新能源轻轨列车也在当地的景区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,这些都是真正造福两国的合作项目。
如今,被扣的零件依然在阿根廷海关里,CART项目的建设没有一点进展。米莱政府可能能够依靠美国的援助撑过这次选举,但科研上的损失已造成,国际信誉也受到了损害,想要恢复并不容易。
这种“以毒攻毒”的做法,看似解决了眼前的难题,但实际上却是把阿根廷的未来发展机会拱手让给了别人。到头来,美国的援助可能也不会持久,而阿根廷可能会失去中国这个稳定的合作伙伴,真的是“自己断了自己的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