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ONE话题】“会种田”→“慧种田”!科技助力广汉春耕跑出“加速度”
发表时间: 2025-04-28 作者: 电力电缆
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1.4万亿斤的里程碑背后,是“藏粮于技”战略的持续发力。
“以前这时候,家里男女老少都要下地,腰都直不起来。”站在机器旁,金轮镇种粮大户黄达安对去年春播季记忆犹新,为了抢种几十亩蔬菜,他连续三天组织30多人的队伍,凌晨四点打着手电筒下地,“那时候就想着能有个种菜机器人就好了”。
而现在有了这台半自动移栽机,在田间作业时,不但可以调整移动和移栽的速度,多行植株同时移栽,并且还实现膜上移栽和土上移栽两种不同的种植方式。
黄达安和记者说:“这台机器每小时可移栽11000~12000株蔬菜苗,大幅度的提高了作业效率。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株间距安排,高效利用土地,相比传统人工移栽株距不稳定的情况,实现了蔬菜产量的显著提升。”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靠技增收”,科技为广汉农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。
除了机械化种植外,科技也在重新定义“土地价值”,近期,在稻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温室大棚内,小番茄苗株对温度、湿度要求很苛刻。与传统大棚不同,这里种植的小番茄并非生长在土壤中,而是通过滴灌或细流灌供给营养液,为植物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。
无土种植番茄亩产量能达3万公斤以上,是普通温室产量的四到六倍。这种种植方式不仅为番茄提供更优质的生长环境,还为种植户们带去更多经济效益。
种植不用土,番茄挂空中,植物喝着营养液,光照湿度可调节,这样“时尚”又智慧的种植模式可根据蔬菜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,提供对应的水分和养分,大幅节约土地使用面积和劳动力成本。
“为了保证小番茄的品质,这里配备了先进的智能温控系统和环境监视测定系统,可以实时监测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环境参数,并可根据小番茄的生长需求来做自动调节,实现智能化管理。”技术员钟健介绍到,遮阳棚还会根据实时数据调整遮阳角度,以达到恒温、恒湿状态。这些种植数据被传感器采集后,经由5G网络反馈到手机程序,智慧大棚便能随之作出相应调整。
蔬菜作为广汉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,近年来在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,先进新技术、新装备、新品种也得到了大力推广。通过积极扶持集约化育苗企业,一座座完善高效、规模化、现代化的蔬菜育苗基地拔地而起。这些基地的建立,不仅提升了蔬菜产品的科技含量,更让蔬菜的品质得到了质的飞跃。
从“面朝黄土”到“指尖种田”,“新农人”的转型离不开政策托底与技术赋能。下一步,广汉将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的一同推动下,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,以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助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。
